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气象与方法论自觉
——基于2017年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展望
回首过去,成绩辉煌;展望2018年,学术界依然需要砥砺前行。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认识规律,推进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学术界近40年的努力探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版图,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较之以往,2017年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将学术史(包括经典文本)的发掘、现实问题的思考、学术动态的追踪、基本理论的提炼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绽露了以哲学方式参与新时代建设的学术气象与方法论自觉。
面向中国问题的理论思考 以“改变世界”为己任,关注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色。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同步相随,在回答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显示自身的在场,由此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017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探讨的重大现实问题,就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中国实践与中国方案。问题的紧迫性在于,随着发达国家治理难题频发且日益尖锐化、资本主义世界的治理模式红利日渐式微,当今的人类世界将如何前行就成为一个不可延宕的问题表现出来。新的时代变迁和生存境遇,需要人们做出新的恰如其分的战略选择。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是当代中国针对新型世界程序和国际关系提出的建设性方案。有论者认为,旨在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以超越现代性及其逻辑为前提,以新文明类型的客观前景为基础定向,在现代世界体系中采取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现代化进程中复活并重建和平主义的伟大传统,真正崭露了世界历史性意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瞩目。有论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当代中国人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制高点上,为化解世界矛盾冲突、解决各种争端分歧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而点亮的一盏智慧明灯。
2017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变革中的哲学问题”。“第十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主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显示其切中肯綮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之一,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了新发展理念,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无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论题和生长点。本次论坛的现实背景,是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有论者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一系列紧迫的现实问题,生态问题就是需要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论点彰显了当代中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世界历史性意义。例如,“五大发展理念”实质上就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又是解答世界性发展难题的中国声音和中国智慧。
正如有的论者所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实现了三个理论自觉。一是基于马克思哲学,自觉构建新的分析框架,形成新的话语方式,整合各种理论资源的优点,融合各文明最新的和优秀的成果,在直接面对中国问题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对话的过程当中,显示哲学真正的解释力和时代高度,在跨学科综合中,显示哲学立于学术前沿的导向性。二是基于马克思哲学,自觉建构批判的思想路径,其中首要的不是脱离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的单纯的意识形态批判甚至文化批判,而是走向历史深处,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真正揭示社会变革的经济性质,以及由这种性质所决定的社会变革的性质。三是基于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的本质,自觉在中国现实中开发新的原理,至关重要的是,紧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全部丰富性的基本逻辑,以及这一逻辑展开的历史必然性。偏离了这个基础,理论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沦为形式化的外部反思。
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于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学术表达,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重任。马克思告诫我们,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017年度学界对如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问题、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呈现了学术界理当拥有的方法论自觉。
201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召开了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的年会。与会学者提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应当从哲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问题。应该说,这一观点颇有代表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会学者提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要特别重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中国经验的总结、中国道路的探索。与会学者还探讨了诸如“如何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直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新境界”、“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互动中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新发展”等理论问题,标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所达到的学术水准。
2017年度学术界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除了延续探讨以往的学术论题,如围绕塔克尔—伍德正义命题而对马克思正义观的争论、深掘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意义、探究阿尔都塞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解读、深化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有关理论问题,等等,还开辟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现象学与马克思”、“马克思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等学术领域,标志着学术界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心态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研究毫无疑问有助于充分吸收当代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不同程度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
2017年,最值得关注的是学术界进一步对于“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反思。有论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了人文底蕴和气质,马克思主义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和意义。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推动中国社会以伦理本位为核心的文化觉醒的过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中国革命文化的炽热激情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创造,构筑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脊梁。针对时下社会出现的以尊孔读经方式复兴传统文化的问题,有论者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需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但不应该以尊孔读经为文化复兴的轴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百年的历史证明,唯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走出困境。需要关注的是,文化复兴包括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两个不可分的方面。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但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要分清继承与复古的界限,特别是在以什么理论和方法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这个问题上绝不能迷失方向。毛泽东当年道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忘这一“初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中之重,就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思想智慧。
从当下中国社会处境来看,从哲学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然需要我们矢志不渝地推动三个问题的处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充分吸收当代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应以哲学的方式努力切中、揭示、引领当下社会现实。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创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首过去,成绩辉煌;展望2018年,学术界依然需要砥砺前行。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认识规律,推进理论创新。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中国进入新时期的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无疑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亟待深入研讨的课题。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认识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道路及其具体化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道路理论,中国发展经验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内在关联,等等,都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虽然历经风雨或曲折,但马克思主义自其问世时起,就成为无数人心向往之的思想领地。马克思发现了被称之为“资本主义”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构成现代社会体系之内容的资本与劳动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挖掘马克思的思想,并根据当代生活境遇阐明其当代价值。马克思反复强调自己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这就要求人们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破解现实变革中的问题。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我们不仅要探究“《资本论》的逻辑”,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当今世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在当代中国场景中解决中国问题,也就是解答世界性的难题。这正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参与开掘人类文明新路的历史性机遇。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面对近年来学界所探讨的重要话题,如现代性问题、全球化问题、生态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金融危机问题、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问题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做出富有时代气息和学术水平的理论创新。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陈立新,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