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矛盾的转化与“两个没有变”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
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这一个历史新方位,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同时也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际地位也没有变。
想请韩老师您来谈一谈主要矛盾转化和没有变之间的关系,这将如何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韩庆祥:
好,十九大召开之前,我们强调三个“没有变”:中国处在并且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际地位没有变。
那么,十九大就提出有两个没有变,一个是变了。
就是我们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基本国情依然没有变;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依然没有变。
但是社会主要矛盾随着历史方位的转换,它就发生了变化。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里边就体现了变和不变,你怎么理解。
有两点可以帮助我们大家来理解。第一点,这三个“没有变”在过去的表述,它实际上不是一个同一个层级的概念。
我们处在并且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一级概念。
而社会主要矛盾,它是二级概念,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表述,它是一个二级概念。
就是在一级概念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二级概念是可以发生部分质变的。比如说韩庆祥,我本人就是个一级概念,我韩庆祥的五脏六腑,那都是二级概念,我到哪里去,从儿童、青年、壮年、老年,都认为我还是韩庆祥。并没有我从青年到老年,我就不是韩庆祥,我还是韩庆祥。但是韩庆祥的青年、壮年、老年,他就发生了变化了。
同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历史方位不一样,社会主要矛盾它就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是我给的第一个理解。
第二个理解,那两个没有变是由于变的条件不具备。
为什么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没有变,因为我们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没有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有一天,我们宣布了我们建成现代化强国了,那个初级阶段就变了。
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现代化强国,而到2050年才达到。所以它这个现代化强国是它变的根据,但现在强国我们还没有达到,所以它就不能变。
那么社会主要矛盾,它实际上表达的是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状况。
1981年,那个时候我们的需求状况是什么样的,大家都集中到物质文化的需要,而物质的需要就是碗里要有肉,要不要有钱,肚子要吃饱,要解决温饱,要小康,那个时候讲的文化,能上起学、读起书、识写字、能交流、能说话。
但是,十八大以后人民群众在今天的需要已经不完全是物质文化的需要了,它外延拓展了。拓展为什么?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环境。你看现在群众对这个公平,对这个正义,对民主,对法治,对安全环境,现在的需要日益增强,而且内涵也升级了。
比如说对物质文化本身,它内涵升级了。现在我们的物质需要绝对不是1981年那个时候了,现在我们的文化需要也不是1981年那个时候了。现在我们讲文化需要,是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内涵也升级了。
今天这个供给方也发生了部分质变。在今天,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解决。今天我们面对的供给方的状况是什么?落后的社会生产解决以后,它要进一步转型升级,向更高层级发展。当向更高层级发展的时候,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所以从今天现实的逻辑来看,需求方和供给方都发生了部分质变,而这两个部分质变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