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资本论》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时间:2018-02-24 08:53:00 作者: 点击量:
《资本论》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毕生寻求发展真理的总结,《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凝聚着他批判资本主义现实、投身社会主义实践的思想探索。150多年来《资本论》的传播和研究历程,也深刻地折射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变迁,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变化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以及未来美好社会的追寻。这些为我们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有力的理论武器。
    蕴含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刻思考
    《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是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良性互动的光辉典范。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蕴含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刻思考。
    其一,马克思将资产阶级社会中存在的,但却为资产阶级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的剥削和奴役等现象,置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中加以说明,从而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本质给出了科学的说明。
    其二,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批判,特别是以合理形态的辩证法来“叙述”写作《资本论》。这不仅有效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而且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性变革。
    其三,探究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从“五篇计划”、“六册计划”到“三卷四册计划”的结构计划调整,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论》手稿的修订和完善,可以证明:经过调整后的《资本论》计划,以从抽象到具体的方式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科学批判;而《资本论》的写作和修订,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不断变化着的资本主义现实,以高度的责任感对真理进行的不断寻求和发展。
    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转型
    《资本论》的传播和研究,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发展的理论缩影,直观地反映了自其问世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展,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转型。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和第二国际时期,即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竞争或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阶段。《资本论》研究中文本的变化主要是《资本论》第二、三、四卷的出版。在这一大众化传播的阶段中,《资本论》研究的特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或“唯物史观”的说明涉及“经济决定论”问题的争论;剩余价值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资本积累问题上,并直接围绕帝国主义、金融资本等问题展开;《资本论》中的哲学方法问题成为西方经济学家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对象。
    20世纪20—50年代,与《资本论》相关,东西方世界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路向。在苏联(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主要是哲学教科书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体系的确立。在西方左翼理论中,表现在同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批判和西方经济学的反思结合在一起。总的来说,正如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发现的新文献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一样——“青年马克思”问题而非《资本论》,构成了20世纪60年代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的焦点。
    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论》在西方学界获得高度关注的一个时期。一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在内,《资本论》手稿在这一时期的出版和传播,为研究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文本基础。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转型,除直面“垄断资本”、“福特主义”外,西方左翼学者还意识到人本主义异化批判的困境,转而诉诸《资本论》,聚焦消费、文化、金融、国家、空间等不同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理论探索。然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左翼话语面对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趋于弱势,《资本论》研究也出现了一个相对低潮的阶段。
    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进程
    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的10年,是《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重新获得关注并开始形成新的理论成果的阶段。聚焦新自由主义批判、全球化资本主义分析、金融资本批判、信息(网络)社会分析等,《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MEGA2)第二部分全部出版,这为《资本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全面的文本基础。
    《资本论》在中国的介绍、研究和运用,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20世纪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是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同中国革命现实相结合的理论产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论》的研究和运用,总体上是同救亡图存、变革世界的诉求结合在一起的。随着中国革命的推进,相关研究具体经历了从关注阶级斗争和资本积累,到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农村土地问题、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及唯物辩证法的问题域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包括《资本论》研究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上受到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也通过不同形式在《资本论》研究中得到了反映。郭大力、王亚南《资本论》译本的两次修订,以及在此基础上,由中共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的《资本论》(三卷本),为中国的《资本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讨论,奠定了坚实的文本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资本论》在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围绕《资本论》的研究和讨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是完整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的方法观点文本;二是运用《资本论》方法概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三是参照《资本论》揭示把握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和趋势。
    回顾150多年来《资本论》写作、传播、研究、运用的历史,一方面可以印证:《资本论》是一部闪耀着真理光辉的巨著,蕴含着马克思对以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的科学分析,为后世寻求和发展人类解放的真理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对于《资本论》这样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本身就是一个直面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立足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不断概括、总结、发展、提升的过程。总之,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资本论》将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周嘉昕,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上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 下一篇:在增强忧患意识中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