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五个指标变化印证中国经济形成新趋势线
3月5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张燕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三个问题是从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国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同时有五个指标变化印证中国经济正在形成新趋势线。
以下为采访主要内容: 主持人:今天刚刚出炉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做了深刻总结,对此,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张燕生:我个人觉得今天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三个问题是从世界角度看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
一是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这组数字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了过去五年我们的GDP增长率是7.1%,居民收入增长率是7.4%。这就意味着过去五年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李克强总理讲到我国在过去五年“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我国世界影响力增强的第二个因素。
三是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谈到过去五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过去五年,中国在这方面的变化也是世界级的。
另外,除了上述三个带有世界性影响的变化以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谈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第一个指标,过去五年的消费贡献率从54.9%上升到58.8%。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动力靠什么?靠投资和出口。但是,过去五年发生了一个最深刻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的终端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力量。这是划时代的。
第二个指标,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讲到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这也是有着划时代影响的重要指标。过去30年,经济中很重要的指标是制造业率不断上升,制造业占GDP的增加值不断上升。过去五年出现了新的变化,就是制造业的服务化。也就是说“微笑曲线”开始向两端延伸,向左端延伸是研发、设计、人才、资讯等对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向右端延伸,制造业做大做强做好,降低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成本,提高了它的效率。这是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最重要的变化。
第三个指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过去五年,新型城镇化、城市群、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拉动结构优化、拉动经济形态转型的重要力量。
第四个指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在过去五年,一个新的动力正在培养起来,也就是靠创新驱动、靠智慧驱动发展的力量正在形成。
第五个指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脱贫减贫在过去五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在社会生态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形成一条新的趋势线,会改变中国和世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