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王红英:借助金融工具管理风险莫因噎废食

时间:2019-01-09 09:33:21 作者: 点击量:

王红英:借助金融工具管理风险莫因噎废食


      很多央企以及进出口企业都在开展基于风险管理的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操作,全球500强企业90%以上都会采用这一操作。所以,对套期保值业务操作,不必大惊小怪。但是,相关操作一定要交易简单化,不能过于复杂。长期看,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对企业成本锁定和产品销售是有益处的,不可因噎废食,回到低效的传统采购模式

      前几天,中石化国际联合企业原油衍生品交易业务出现亏损的消息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对金融衍生品不够了解,以及个别非专业的解读和传播,使一些人产生了恐惧心理。

      实际上,很多央企以及进出口企业都在开展基于风险管理的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操作,全球500强企业90%以上都会采用这一操作。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200多家公司公告披露过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比如格力电器、西部矿业等。所以,对套期保值业务操作,不必大惊小怪,只是由于某些公司基于商业秘密的考量,信息披露不完善,才会引起人们的某些议论。

      从实践看,一些公司在海外开展基于期货、期权的套期保值业务,与一些国家建立原油和天然气贸易往来,为我国能源储备作出了不少贡献,节省了不少进口成本。比如,2000年到2008年,在原油价格从20多美元/桶上涨到146美元/桶过程中,就有很多原油进口企业实行了较为完美的套期保值业务。

      此次出现风险管理失误主要是人为判断因素占据较大成分。相关交易策略隐含了交易者并不看空原油的主观意向,却没想到国际原油价格风云突变,价格出现暴跌,导致收取的权利费不足以支付应付期权保证金,加上保值额度较大,最终造成巨额浮动亏损。

      早在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出台了《央企金融衍生品交易管理准则》,规定了央企利用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细则。不过,由于央企开展该项业务时间短、人才储备不足,造成批准的期货、期权保证金使用额度明显与日益增长的进口现货数量不匹配,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规模日益增大的业务量实行风险管理时,倾向于选择更经济的方式。比如,在这一轮原油价格暴跌之前,全球投资人士基本认为2018年原油价格会维持牛市,因为这与全球经济增长形势直接相关。结果,就出现了主观判断涨跌叠加期权组合策略的选择。

      从套期保值会计角度看,该策略在框架结构层面并未违反相关规定,只是操作策略层面由于增加了投机附加策略,导致出现原油暴跌黑天鹅事件后,面临巨额浮亏问题。

      如果要从该事件吸取经验教训的话,最直接的就是不要对市场抱有幻想。比如,对原油价格盲目看涨,在一些人那里早已根深蒂固,甚至不考虑暴跌的可能。所谓风险管理,其实非常简单,买入看涨期权即可,小概率出现价格暴跌,便可以在更低价位建立仓位,达到低成本进口原油的目的。此外,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金融衍生品操作规定,不能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化金融衍生品工具,尤其是与国外投行的场外对赌协议更要慎重,因为拥有近两百年交易经验的国外专业机构拥有比我们更多的研究分析能力,不能为节省资金成本,就去签署不可撤销、具有国际法律效应的场外协议。还有一点就是,如果面临套期保值保证金不足的问题,就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更多支持。

      事实上,利用期货、期权等场内场外金融衍生品工具管理企业风险,已是全球大宗商品采购的必备业务模块,否则就难以控制成本,从而获得廉价贷款和稳健的收益。但是,相关操作一定要交易简单化、不能过于复杂。长期看,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对企业成本锁定和产品销售是有益处的,不可因噎废食,回到低效的传统采购模式。

      (作者系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 王红英)

 

上一篇:张于喆:有破有立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领导干部要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