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用中国理论解读好中国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文艺创作、学术创新“四个坚持”的新要求,进一步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践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推进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多次强调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突出强调了理论创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因此,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也是实践的理论,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时代更多的机遇和新形势下更多的挑战,迫切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来解决我们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理论精品奉献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和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中,从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亿万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真正融入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之中,开展实实在在的实地调查研究,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同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解人民群众之烦忧,从人民群众关切的实践问题中得到启发,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开创新境界,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要求中酝酿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持续产生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理论成果,力求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切实履行“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的要求,勇敢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中国理论解读好中国实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两次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阐释好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拼搏圆梦的伟大征程,宣传好扎根人民、扎根实践的中国理论,解读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中国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是中国理论的文化宝库,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现实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宣传好中国精神、阐释好中国力量、解读好中国实践,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使之成为助推全体中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的世界格局之中,必须密切关注当前的国际背景,关切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理论,介绍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的理论思想和发展理念在国际战略中的反映,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好宣传和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工作,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道路,用中国精神滋养世界文化,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思想和理论资源,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返回首页 | 企业介绍 | 产品展示 | 招纳贤士 |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3013228号-1 Copyright © 2011 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