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反对本本主义最佳方法是走出去调查

时间:2019-04-11 10:12:56 作者: 点击量:

反对本本主义最佳方法是走出去调查


      19305月,毛泽东同志撰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用七个部分阐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思想,提倡调查研究,从本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提议反驳了党内和军中本本主义的错误思想路线,指明了一条科学正确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开宗明义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也不仅仅是为了发言权,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把问题的现状与历史调查清楚,自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在文中指出,当前许多领导者刚一到任就宣布政见,看到什么现象就指手画脚而妄议正误,遇到困难时,又只能叹气而无法解决。这些领导者的一些见闻,也许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却因与脑中既有的认识不符而轻言对错。对此,毛泽东同志指明了解决途径,即走出门去调查。当然,他也指出了另一种不出门的方法,那就是召集一些清楚情况的人开调查会。毛泽东同志所指的调查实质上就是实践,而自己走出门去调查就是在获取直接经验;通过调查会,问询实际情况则是要获取间接经验。其实,因个人主观因素和各种环境限制,调查会上获得的情况也不见得是完全真实的,所以,我们在工作时更应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不偏信任何人言,而只相信实际情况。由此看来,实践确实可以解决一切难题,难怪毛泽东同志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有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也就顺理成章。

  毛泽东同志认为,上级领导的指示之所以是正确的,并不是出于其权威性,而是因为它的内容符合斗争中的客观和主观情势。这就是说,不唯上,只唯实,如果不符合现实情况,我们不能屈服于权威,而应勇于利用基于调查的结论来反抗、斗争。如果顺从权威,一味盲目执行,不仅会助长上级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一面,而且于解决问题也毫无益处。因而,毛泽东同志认为,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党的策略路线不能深入群众的根本原因。这样盲目执行上级指示,表面看是一种顺从,实际上,这是在反对该指示。

  毛泽东同志还举出马克思的例子,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是因为在实践中、斗争中证明了其正确性,而不是因为马克思的个人魅力。其实,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为我们揭示了一条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另外,他还引出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人,最终却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走向了反革命的道路,反倒是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识字的工人,却能很好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说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落到实际处,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内化为我们自由自觉的实际行动,用行动践行着马克思主义,而不应纠结于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或是把功夫用在背诵这些教条上。

  当然,毛泽东同志并非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是提倡我们将学习本本与把握实际相结合,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其实,这就是教导我们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如何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呢?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了调查实际情况。接着,他分析指出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反对本本主义实质上就是反对唯心主义,用唯物主义的工作方法来反对、纠正唯心主义的错误。

  既然要开展调查,必须明确调查的对象和方法,毛泽东同志清晰地指出,我们调查的对象是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他具体列举了需要调查的各个阶级,如工业无产阶级、贫农、手工业者等等,他指出过去调查偏向于农村,而不重视城市,致使许多同志对城市贫农和商业资产阶级的认识模糊,这对制定针对性的策略是极其不利的。策略不够清晰,工作自然也无法很好开展。因此,毛泽东同志提出要顾全城市、农村两个方面,都需要通过调查深入了解。他还反思了一些既有调查的错误与不足,对此,他认为调查的目的不是听新奇故事,而是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毛泽东同志不仅是这样思考的,更是这样行动的,早在1927年他就通过调查写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堪称典范。

  关于调查方法技巧,毛泽东同志也做了系统地阐述,他从七个方面分述,从开会调查到亲自出马,包括制定详细的纲目,亲自记录,等等,可谓调查工作技巧的精髓。如果顺着前文中明确的思路,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这些调查技巧,也一样不能作为工作规范的本本,因为,这些工作方法也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尤其在具体的操作性与可行性上,否则,调查工作还是有可能陷入错误与失败的。

  毛泽东同志正是抽象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并结合着中国的具体国情,发展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他以实际行动继承和践行着马克思主义。(冯兵樊子豪)

 

上一篇:以马克思主义视角透视“中国之治”的奥秘 下一篇: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