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救亡自强的担当精神
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强烈家国兴亡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尤其在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近代中国,具有远大抱负的知识分子苦苦探索救亡自强、振兴中华的方案和道路。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当阐释和弘扬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救亡自强的担当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一、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思想血脉和精神特质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向以儒家思想为知识的核心,在“明道救世”传统熏陶下,传统知识分子不但讲究个人才德修养与培育,更强调如何以一己既成之才德,任重而道远地具体实施于现实社会之中。当中国的历史演进至近代以后,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已然具有了古代知识分子所未有过的新特征。在知识结构方面,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近现代中国西学东渐,改变了传统知识分子治学重在先代圣贤的经典中早已明示的各种谟训和教条,强调中西会通。在价值观念方面,伴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扩大,其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逐渐开始否定宗法统治,走上与传统卫道行道效忠于一人一姓的君臣大义的旧知识分子相异的道路。在心理特征方面,从安定型转为焦虑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着浓烈的天朝大国自我满足、自我陶醉感。鸦片战争以来接踵而至的丧权辱国耻辱都极为痛苦地震撼着心灵,使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充满了强烈的紧迫感和焦虑感。
尽管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具备了新特征。然而,他们毕竟受过传统知识、思想滋养与熏陶,而且经过累代师承,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思想血脉和精神特质,即它是入世的面对现实,而不是出世的逃避现实,他们普遍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与古代知识分子相比,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家国思想有很大的变化,即他们的立足点是力求使整个中国、整个中华民族免遭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同古代爱国一般以维持汉族政权职志的观念比较,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们自信地把救亡自强的义务毫不犹豫地担在自己肩上。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宣言,不为“恶社会所征服”,不“逃遁恶社会”。李大钊在《青春》中充满激情地鼓励青年,“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
二、救亡自强的担当意识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共同的思想内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为追求救国救民真理而肇始拓展的思想启蒙运动。显然,启蒙运动、文化的改造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改变中国政局,使中国富强起来。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相信思想与文化的变迁必须优先于社会、政治及经济的变迁,而思想本身的改变是最根本的变迁,其它变迁必以思想变迁为泉源。我们看到的是,钱玄同对旧道德、旧文学进行猛烈的攻击,是基于对腐败社会痛恨和社会上沉滞不进之状态的“忧心如焚”心情。傅斯年在写给鲁迅的信中表达自己宝贵读书年华为寂寞的中国充当夜猫,以叫醒公鸡叫明天叫醒国民的沉重的心态。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使命感和建造一个全新中国的共同信念,使五四时期阶级、阶层属性不同,世界观迥异的知识分子凝聚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协力搏击。又如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前夕出现的历史最久、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分化也最明显的一个社团。其中既有李大钊、邓中夏等不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有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时还有一批后来成为国家主义者的人物。会员成份颇具复杂性,但在救国理想的召唤下,却有集结求友的意向。他们酝酿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动因就是期望自己联合同辈杀出一条道路,把古老腐朽、呻吟垂绝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国家改变为一个青春年少、独立富强的国家。
三、各种救国方略皆出自知识分子的救亡自强的担当精神
五四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主义的选择,知识分子们所面临的是在中西交汇、多元并存的各种学说中挑选出用以拯救社会的最佳方略。由于种种差异,使得五四前携手同行的伙伴彼此分歧、对立终至分道扬镳。一大批知识分子觉察到只有俄国式革命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威逼中解放出来,于是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改造中国的武器,如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恽代英等。一批知识分子认为政治只能暂时解决问题,长远的方法应从文化方面入手,他们埋首于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如李四光、王光祈等。还有一些知识分子选择政治和平改革路径,期望以此达到改造社会现实的功效。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都是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深刻思考和艰苦探索的积极尝试,反映出知识分子救亡图强和变革现实的理想与信念。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救亡自强的担当精神应予肯定、继承和弘扬。
四、践行科学救国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五四时期,一批知识分子认为,欧美各国实力的强大是应用科学发明的结果。与此同时,经过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后,不少知识分子对民国初年的政治极度失望,也开始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等途径,达到改造社会目的,期望个人的奋斗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埋首于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后来相当一部分成为学有专长的教育家、实业家、工程师。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后曾在湖北军政府担任要职,辛亥革命失败后,他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采矿业,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回国后为中国的地质力学和石油勘查工作做出了极为突出的成就。少年中国学会的王光祈五四之后旅德学习,期望“音乐化人”,用音乐“谐和”精神感化人心以改革社会。他潜心研究16年,写作和翻译近20种音乐文化等方面著作。这些提倡或躬行“科学救国”的知识分子,如化学家俞同奎、侯德榜,地质学家丁文江、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等人,毕一生之力于科学救国实践,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下,兢兢业业为科学事业默默奉献,成为承担创造、引进和传播技术与文化的主力军,对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补白、重构、振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是本世纪举足轻重的一代知识分子。他们以“少年中国”的锐气和进取,救亡自强、振兴中华,在20世纪初的历史文化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光彩照人的思想活剧,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中国青年一定会继承和光大五四前辈的光荣传统和担当精神,并赋予充满时代精神的新内涵,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勇于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不断谱写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叶青)
返回首页 | 企业介绍 | 产品展示 | 招纳贤士 |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3013228号-1 Copyright © 2011 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