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根本不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然而北京时间8月6日,美国财政部却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一做法罔顾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调节的客观规律与基本事实,严重破坏国际规则,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
给中国贴“汇率操纵国”标签是美国无视市场化规则的主观认定
汇率操纵国,是指一个国家人为地操控汇率,使本国货币的币值相对下降。币值下降会使汇率操纵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更为便宜,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会因此更多进口该国产品并减少购买本土产品,最终导致进口国的就业流失,汇率操纵国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进而产生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
汇率调整属一国主权范畴,但操纵汇率却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明确禁止。近日,美国财政部以中国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破7”作为事实依据,认定中国是“汇率操纵国”,这一做法即使以美国自己的汇率管制法律规定来看,也是严重违背其认定标准的。美国财政部今年5月份明确规定,“汇率操纵国”的认定标准有3条,只有同时满足以下3条标准才可以被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2%、通过汇率干预买入的外汇超过GDP的2%、对美贸易顺差达到美国GDP的0.1%。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根本不符合同时满足3项的认定标准:第一,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不达标。2018年,中国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为0.4%,低于美国财政部最新标准1.6个百分点,低于国际标准2.6个百分点。第二,中国最近6个月购汇规模占GDP的比重不达标。2019年1—6月,中国持续购汇规模占GDP比重低于1%。第三,对美贸易顺差超过美国GDP的0.1%。近年来,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连续超过美国GDP比重0.1%的标准。但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不均衡的,附加值低的商品贸易是顺差,而服务贸易仍为逆差,这一不均衡的贸易顺差结构,是中国长期大规模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美国长期禁止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所导致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德国以及韩国等同样为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均没有被列入“汇率操纵国”。可见,中国被列入“汇率操纵国”,是美国一些人忽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实施有偏差的双重标准进行主观认定的结果。
人民币汇率浮动是汇率市场化机制作用的客观结果
一国货币本身具有或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形成了货币的真实汇率水平。外汇供求关系、国际汇率变动以及国际经济预期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会导致实际汇率偏离真实汇率水平,但仍旧围绕真实汇率上下浮动,这是市场机制作用下汇率变动的基本规律。以这一基本规律来观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难发现,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绝非人为操纵,而是汇率市场化机制作用的客观结果。
首先,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未偏离其真实汇率水平。来自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表明,2005年1月—2019年6月,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3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是二十国集团经济体中最为强势的货币,也是全球升值幅度最高的货币之一,人民币近日的适度贬值并未偏离其真实汇率水平。
其次,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是适应国际汇率市场波动的客观结果。近期,美联储降息和美国拟对3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引发全球经济不景气预期和全球央行降息潮,美国市场的负面情绪传染至香港汇率市场,香港市场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上海汇率市场与之共振,产生联动效应,导致上海在岸人民币汇率贬值。因此,此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典型的汇率市场化的结果。
中美两国领导人大阪会晤时,美国曾承诺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但时隔不久即宣布从9月1日起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如此出尔反尔令人大跌眼镜。现在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强行为其对中国加征惩罚性关税提供了依据。这样不讲事实、不讲道理、乱贴标签,完全是霸凌主义的行为。
坚持汇率市场化原则,保持经济发展的定力
美国的经济霸凌行径,加大了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会让国际金融市场承压,并导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坚持汇率市场化原则,保持经济发展的定力。
一是保持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定力。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缓解、化解中美经贸摩擦的首要之举。一方面,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突出对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使得实体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蓄水池,成为经贸摩擦的化解池。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创新创业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效、更便利的市场环境。
二是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调节定力。持续优化人民币市场化调节及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定价上的决定性作用,避免外部因素对人民币汇率自我调节的干预,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国际化。
三是强化国家金融安全保护力度。推动建立健全国家金融安全审查监察制度,强化国家对重大金融安全领域的审查,多方面保护国家金融安全。
四是加大对输入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力度。强化对汇率、期货、股票、热钱以及通货膨胀等常规输入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力度,加强对金融摩擦可能引发的输入性金融风险的研判,及时做好风险应急预案,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作者:董小君、石涛,分别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副主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返回首页 | 企业介绍 | 产品展示 | 招纳贤士 |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3013228号-1 Copyright © 2011 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