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磅礴之力

时间:2019-08-26 11:07:00 作者: 点击量:

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磅礴之力

——专家学者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


      8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沿河西走廊考察调研。1000多公里行程中,访敦煌、登长城、瞻仰烈士公墓、考察文化工作,总书记一路前行、一路嘱托,中华文明始终是鲜明的主题词,文化自信始终是响亮的最强音。

  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总书记对文化自信、民族精神的高度重视与深刻阐释,深深触动着文化界、知识界专家学者们的心。

  令他们记忆犹新的是,7月中旬,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同样就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给出了有力指引。

  825日,在光明日报社组织举行的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磅礴之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12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大家认为:总书记重要讲话蕴含着深厚文化情怀,在今天中华民族发展的特殊关键时期,文化自信带给中国的,是奋进新时代的发展底气、直面新考验的战略定力,是坚不可摧的精神意志、不惧压力的必胜信念。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敦煌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的首站。在这个他一直是向往的艺术殿堂,总书记访洞窟、看文物、听座谈,谆谆嘱托,要求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这让刚离开敦煌研究院工作岗位4个多月的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心潮澎湃。这是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保护、研究、传承给出的具体指导。这些价值挖掘得越充分、越全面,就越能为保护工作提供坚强支持,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供坚实基础

  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的记忆里,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和文化传承,常到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这激发了我们博物馆工作者的底气和士气。文物是历史文化的有力物证,保护文化遗产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总书记对传统文化感情深厚。715日,他在内蒙古赤峰博物馆调研时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我倍感振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深切感到,总书记对民族、民间文化工作的部署,凸显了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浓厚的人文关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表示,像内蒙古古典民族史诗《格萨()尔》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心中基础性的文化,深厚、博大、充满力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深有同感:正像总书记所说,民间传统文化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在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开放胸襟交流互鉴,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

  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印刻在河西走廊,2000多年前的丝路驼铃似乎在历史深处回响。今天,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延续古丝绸之路精神,已为中国开放发展开拓了全新空间。

  总书记在敦煌指出,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还要求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自信。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感受颇深。他表示,要响应总书记号召,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长期保持蓬勃活力,很大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能够以开放胸怀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就像长江、黄河,到了中下游变得宽阔、浩荡,正是不断接纳支流的结果。

  坚持主体性是开放的前提,不会因开放而迷失自己;而开放能够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特色和不同文化的长处,反过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敦煌文化如此,新时代中华文化也如此。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指出。

  文化自信强化前进定力,为实现伟大梦想凝聚磅礴力量

  8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关城。他指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专家们感受深切:长城表征着捍卫和平、保护家园的不懈追求,代表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诉说着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战争年代,正是无数爱国志士用血肉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在张掖市高台县,总书记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深切追缅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梅敬忠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刻,重温革命精神、提振奋斗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怎样体会文化的伟力,发挥文化自信这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专家学者们凝重叩问。

  有文化自信,才有文化认同。今天,尤为重要的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答案鲜明浮现。对此,单霁翔尤为重视对青年文化认同的培养。让青年更多地了解历史,感受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文化不只是文章典籍。真正活着的文化传统都在当代中国人身上。我们的精气神,就是我们最厚重的文化味。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何星亮认为:没有精神血脉的民族不可能生存壮大。只有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才可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信心,更好地融入世界,是当代文艺家的光荣使命。南京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居其宏表示。

  有文化自信,才有战略定力,才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与勇气。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表示:今天,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长征起点上,我们距离目标越来越近,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越来越艰巨、艰苦。唯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汇聚起开山拓路、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

 

上一篇:发出中国学术的“历史正声”——中国历史研究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纪实 下一篇:安徽在主题教育中抓落实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