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威(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教授)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害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须在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力。
以制度优势推动应急管理专业化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涉及基层治理、应急队伍、指挥调度、技术配置、科学支撑等诸多要素和问题的系统工程,需要更为科学、更为专业、更为精细的应急处置手段和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专常兼备”的职能定位,对应急管理的专业精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成立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国一盘棋,强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应急部门协调联动。从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到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再到以中国速度建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防控与救治举措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很多措施甚至远超《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应发挥好指挥调度系统和跨部门的联动机制作用,加强权威应急专家(组)和应急科技决策支撑机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健全各级各类紧急医疗救援队伍,优化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布局,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健全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开展应急演练、实操活动,全面提升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遵循危机管理周期规律,统筹规划好危机识别、预防、处置、消除影响和汲取教训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完善国家卫生应急管理指导的权威专家库,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建立心理救助长效机制,形成专业的风险防控、应急响应、危机预警、应急处置及善后处理体系。
以法治思维推动应急管理制度化
运用法治方式应对和化解风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2003年应对非典疫情后,推进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传染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为支撑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以及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总纲的应急预案体系,各领域、各地方、各位阶的专门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立体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家卫健委及时发布公告,宣布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各地区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等相应规章制度,为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提供了合法依据。2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等,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对传播谣言、故意隐瞒疫区接触史、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法律措施,营造依法有序防控的社会环境。
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加强风险防范工作,这就要求从制度建设上解决“防”与“救”的问题。应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出台应急法律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应急主体地位及权责,加强应急法律法规对于应急流程的规范。在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础上,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恢复建设、媒体沟通、队伍建设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配套规定。将应急管理知识技能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重大灾害事故调查机制,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以大数据驱动应急管理智能化
现代科技、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应急管理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发挥好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方面的优势,是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技术已经应用于疫情防控的决策、发现、处置全过程。一方面,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供动态人员流动信息,对全国特别是重点地区进行人口流动分析,对确诊、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分布进行分析研判,为各地联防联控部门防控部署和企业复产复工提供数据参考。另一方面,上线覆盖三百多个城市和一万多家发热门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地图”等,提供线上远程会诊、健康码查询、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服务,推送流动人员态势分析、预警情报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支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树立与大数据时代相契合的应急管理思维,推动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应急管理方式变革。传统医学地理学认为,传染性疾病发生或流行多与地理环境因素、人口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统筹考量地域人群流动特殊性、区域公共资源平衡性、社会动员力量主体性等诸多复杂因素和时代变量,为疫情防控和优化政府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基于数据的分析决策机制,打造智慧预警平台和智能应急平台,并将其纳入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加大5G、AI、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力度,推进医疗卫生救援力量调整融合,以高科技应急产业发展为支撑,探索推动基于智慧技术精度的应急管理能力的升级路径。
《光明日报》(2020年02月27日 06版)
返回首页 | 企业介绍 | 产品展示 | 招纳贤士 |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3013228号-1 Copyright © 2011 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