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各族人民紧急行动起来,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团结、斗争、科学、法治等伟大精神,凝聚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书写合格的战疫答卷,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弘扬团结精神,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汇聚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基因,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控疫情要“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抗疫战争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无一不体现了团结抗疫的精神。湖北,特别是武汉是疫情的重灾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安排和战略部署,全国各省份全力支援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数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对口支援除武汉以外的湖北地市,无数防控物资通过航空、铁路、公路向武汉聚集,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战疫的手足情谊。在疫情防控总体战中,商务部加强物资供应和产销衔接、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力增加市场供应、交通运输部门落实防控措施、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疫情科研攻关、国家医保局对新冠肺炎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等,都体现了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精神。此次战疫是一次人民战争,全国各族人民群策群力,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捐资捐物,公益组织和志愿团体活跃在抗疫战场,基层社区、家家户户严防严控,展示了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社会风尚。在疫情防控期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样体现了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精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以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迅速行动起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点,加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全国各地复工复产的脚步明显加快,“复工指数”持续上升。
弘扬斗争精神,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强大动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是在严峻复杂斗争中淬炼形成的政治品格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增强必胜之心,拿出战胜一切敌人的大无畏革命气魄,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弘扬斗争精神,不畏风险挑战。党员干部“逆行”参战,冲在前、做表率,参与战疫工作;医护人员无惧感染风险,主动请缨投身战疫一线;许许多多普通群众不畏风险,为湖北地区运送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弘扬斗争精神,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越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弘扬斗争精神,坚决与放松懈怠作斗争。要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疫情防控不能懈怠,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继续抓紧抓实抓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能懈怠,强化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弘扬科学精神,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胜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针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强调“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我们必须强化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准确把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正确认识抗疫与发展、当前与长远、变量与常量、危机与契机的关系。采取科学的治理方式,坚决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各项应急防控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限制人群聚集活动,加强社区防控,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全面动员起来,精准施策,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检测排查、不留死角,结合当地实际抓关键、抓重点;运用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疫情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对病毒扩散进行准确追踪、对疫情走势进行科学预测,为抗疫政策措施调整提供参考;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对抗击疫情所需要的疫苗、药品等研发,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积极性,将科研攻关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在保证科学性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科学认识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
弘扬法治精神,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筑制度保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必须坚持依法防控,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协同发力,不断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在立法环节,加强法治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同时抓紧出台生物安全法等。在执法、司法环节,既严厉惩治严重妨害疫情防控的行为,同时把握好违法行为与刑事犯罪的界限;既考量行为社会危害性评价的一般标准,又关注防控疫情时期的特殊危害性及其恶劣情节;既总体上体现依法从严从重打击的政策要求,又避免不分具体情况搞“一刀切”的简单操作。在守法环节,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比如为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法制保障,中央政法委等五部门出台《关于政法机关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意见》,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出台12项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依法保障有序复工复产,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资保障,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张晓婧、李琳琦,分别系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淮南师范学院校长,均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返回首页 | 企业介绍 | 产品展示 | 招纳贤士 |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3013228号-1 Copyright © 2011 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