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干部需慎防精致利己主义者 危害极大
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发现优秀年轻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则非一日之功,前者重在对中央精神的学习领悟,后者则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经验教训基础上的探索过程。当我们无法完全把握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科学规律时,风险意识应该成为重要自觉,正如一个木桶,我们的重点是短板,因为短板决定木桶的容量。同理推之,在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中,我们必须警惕和慎防精致利己主义者,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特征将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危害。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特征之一:隐蔽表演性与“伪君子”人格 从风险意识出发选拔年轻干部,我们自然会提出一个重要问题:“难以识别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年轻人?”2012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提出,目前高校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在《静悄悄的存在变革》一书中进一步指出,精致利己主义者是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并把自我利益最大化作为人生追逐主要目标的个人或群体。钱教授的上述观点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提醒我们从高校到职场、从培养目标到用人标准,对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反思或警惕不容忽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特征之一是隐蔽表演性与“伪君子”人格,主要表现为:
掩饰利己之心。我们党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标准是要有“一心为公”的德性品质,精致利己主义者为了提拨和上位,千方百计伪饰其利己本性。从本质来看,精致利己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内涵并无实质之别,皆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二者的差异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赤裸裸的利己主义者从不隐蔽对自我利益的追求,不擅长表演和伪装,呈现公开性和粗鄙化特征,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心理和行为。而精致利己主义可谓是进化了的利己主义,擅长运用所谓“精致”的外衣和娴熟的手段,使利己的目的不被他人察觉,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又不希望暴露自己自私自利的德性缺失,他们可谓是“两面人”在职场中的典型反映,也是所谓情商颇高的表演者,呈现其名为公实为私的欺骗性。
伪崇高性。我们党选拔的年轻干部必须要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有为人民和国家利益担当的使命与情怀。精致利己主义者本质上是一群无崇高信仰之人,他们以一己之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出于提拔和上位的需要,擅长讲冠冕堂皇的话,台上一套、私下一套,台上口号喊得最响,台下却牢骚损话不断,暴露其在公与私场域的两副不同嘴脸。
惟上性。我们党选拔年轻干部的程序是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精致利己主义者深谙此路径,在群众推荐环节中,常常有目的地主动开展一些服务活动,以博取群众的好感,但一旦掌握了权力,对无关单位决策的大部分群众则不理不睬、不管不问,而对领导或拥有决策权能够影响自身利益的人则体现出奴性,言听计从、投其所好、溜须拍马、利益贿赂,反映其对待领导与群众的不同态度。
据此,识别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隐蔽表演性与“伪君子”人格,需要我们由表及里、由内而外,不看利他之心喊得有多响,而看自我利益获取有多大;不看在公众场合说得有多冠冕堂皇,而看私人领域的真实言行;不看对领导有多服从听话,而看对群众真诚如何,唯其才能揭穿官场“戏精”的真面目。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特征之二:逐利理性与自我利益最大化 精致利己主义者就其本质,利己是目的,精致是手段,其特征之二是典型的逐利理性和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主要表现为:
对权力的贪婪。相较于一般利己主义,精致利己主义逐利理性更加明显,他们非明目张胆要权,但却常常以“在其位,才能谋其政”为借口,借开展工作之便,千方百计向组织要位子、要权力。他们从利己的本性和目的出发,拥有权力不是想承担责任和使命,而是作为谋取自我最大利益的工具。这同亚当·斯密提出的逐利经济理性人的特征是一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便是我们这个时代在公共领域逐利理性人的典型,不同的是经济领域的逐利理性人是以资本为代表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其走向是从资本到权力;而在公共领域,是以追求权力为目标,为获得更大的自我利益,其走向是从权力到资本。二者的差异只是路径的不同,但如果从公权力的属性、功能和影响来看,公共领域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可能更可恶、危害更大、后果更严重。
对名誉的占有。精致利己主义者所追逐的自我利益包含名和利两部分,所以对名誉的占有,也是他们追逐的目标之一。与公开追逐不同,精致利己主义者精于算计,或是因其身居位置,以承担工作重、任务多为名,把名誉变成领导圈里的专利或优先权;或是凭借信息获得的便捷,有意不告知群众名誉评比的事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方便自己谋取名誉;或是以群众无人申报为由,推荐自己人或互相推荐,以名誉为手段拉帮结派,形成利益集团,使名誉称号评比成为个人或帮派获得更多资源和利益的方式,极大玷污了名誉的正当性、崇高性、表彰性和示范性。
对金钱的攫取。精致利己主义者以权谋利,金钱当然是他们追逐的目标。相较于一般利己主义者,他们不会明夺而是巧取。精致利己主义者利用权力,将多重角色集于一身,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裁判者和实施者,他们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制定方案,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群众参与作为花瓶,只挑选顺从和听领导话的群众代表,排除一切敢于质疑和秉持公正之心的人;将公示监督流于形式,常常以最短时间走完程序;巧立各种名目,将本职范围的工作给予有偿补贴等。
据此,找到精致利己主义逐利理性与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太难,只要观其单位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权力多、名誉多和金钱多的“三多”现象,大致就可判断该单位干部选拔机制是否存在精致利己主义者占据主导的弊病和风险。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特征之三:公共责任心缺失与共同体之殇 利己之心和追逐自我利益最大化,导致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第三个特征,即公共责任心缺失与共同体之殇,主要表现为:
无共同体的正义秩序考量。正义是共同体秩序的合法性所在,也是共同体利益分配的基本准则,更是共同体得以长久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因此,共同体的正义理念与制度设计,理应是共同体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精致利己主义者在位居领导岗位时,头脑中根本无共同体的正义理念,所有的工作只以让上级满意为出发点,因为上级决定他们的位子能否坐稳与坐久;或者是典型的事务主义,脑中无共同体发展的长远规划,只是忙于应对上级布置下来的一项又一项具体工作;或者是从谋私利出发忌惮共同体的正义,因为只有在非正义的公共体制和利益分配中,他们谋求的最大自我利益才方便得逞……长此以往,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导致一个单位共同体的正义秩序与制度无法建立,这是对共同体根基最致命的伤害与破坏。
无共同体的正确价值引导。在一个以量化考核和评价为主要方式的制度体系中,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高情商、高智商,使他们更善于配合和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更能适应体系要求。他们从逐利理性与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要什么指标,不管采取正当的或是不正当的手段,都能满足这些指标要求,可以说是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此外,精致利己主义者也极易被注重量化和绩效的上级领导看中,而一旦他们位居领导岗位,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只注重指标、数字绩效和形式漂亮,不看真实能力和水平,更不看人品德性,甚至对公然的造假也不管不问,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和共同体正确价值导向的缺失。
无共同体的人文情感关怀。一个好的共同体,应该具有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因为构成单位的是人,而人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基于此,共同体也应该是情感和利益的结合体。更何况,共同体的发展,人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至关重要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在位居领导岗位或者拥有权力时,往往“眼中无人”,只有规则,即使在规则执行的过程中发现不合理,也名曰“规则一旦制定就不可更改,要错,也只能以后纠正。”他们没有看到每个不合理的规则执行背后伤害的却是活生生的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他们情感失明症中看不见的人往往是普通群众,而非精致利己主义者自己的人或自身,他们用“硬”的规定让普通群众心寒,但对自己的人或自身,则采取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即以名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的酌情变通方式,给予特例照顾。这种内外有别的“圈子文化”,破坏的是共同体的公平正义、和谐与合力。
据此,识别精致利己主义者是否具有公共责任心,不能简单将数字量化的绩效作为考察其能力的依据,更重要的是,看一个共同体是否建立了以正义为基石的公共秩序,是否存在“劣币驱逐良币”,是否缺失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精致利己主义者是当今职场“两面人”的典型,是进化了的利己主义者和共同体公平正义的破坏者,在我们探索优秀年轻干部选拔机制的实践中,只有把握其特征、洞悉其本性,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才能保障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林 滨、夏银平,作者均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